各种齿蛉活体照:
A:属模齿蛉Neoneuromus fenestralis (McLachlan) 。
B:麦克齿蛉 Neoneuromus maclachlani (vander Weele) 。
C:截形齿蛉 Neoneuromus tonkinensis (vander Weele) 。
D:库曼齿蛉 Neoneuromus coomani Lestage 。
E:锡金齿蛉 Neoneuromus sikkimmensis (McLachlan) 。
F: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 的色型1 。
G: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Navás 的色型2。
H:东方齿蛉 Neoneuromus orientalis Liu& Yang 。
(引自原文)
目前基于DNA序列数据和形态学比较为齿蛉属的种类划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尽管体色和翅色的形态多变可能会引起物种鉴定上的混乱。但是经过仔细比对,齿蛉的一些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其种类。如通过体色与翅色的深浅可以用来鉴别分布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类(但截形齿蛉在不同个体中,头与前胸的颜色差异很大)。此外,齿蛉属前翅横脉 1mp-cua 上的深色斑纹的有无也是种类鉴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齿蛉属的雄性外生殖器方面,尽管形态上较为保守,但依然有一些可以用于鉴定的特征,如:第9腹板端部的构造(库曼齿蛉第9腹板端部极缩)、肛上板端部的膨大程度(用于区分麦克齿蛉、东华齿蛉、威利齿蛉、锡金齿蛉以及库曼齿蛉)、第10生殖基节侧臂的相对长度(用于区分淡色齿蛉与锡金齿蛉,普通齿蛉与东方齿蛉)。而生殖基节上的第10生殖刺突与侧突的发育程度也是区分许多种类最重要的特征。
各种齿蛉标本照1:
A:属模齿蛉 Neoneuromus fenestralis,云南西部产 。
B:麦克齿蛉Neoneuromus maclachlani 正模,四川产。
C:截形齿蛉 Neoneuromus tonkinensis 的色型1,越南北部产。
D:截形齿蛉Neoneuromus tonkinensis 的色型2,越南北部产。
E:东方齿蛉 Neoneuromus orientalis ,贵州产。
F:东方齿蛉Neoneuromus orientalis,越南北部产。
(引自原文)
各种齿蛉标本照2:
A:普通齿蛉 Neoneuromus ignobilis,广西产。
B:普通齿蛉 Neoneuromus ignobilis,越南南部产。
C:黑腿齿蛉 Neoneuromus latratus ,印度北部产。
D:锡金齿蛉 Neoneuromus sikkimmensis 正模,锡金产。
E:库曼齿蛉 Neoneuromus coomani 新模,越南北部产。
F:库曼齿蛉 Neoneuromus coomani,越南北部产。
(引自原文)
以下为本次发表的5个新种齿蛉的模式标本照以及生殖器手绘图:
1
淡色齿蛉 Neoneuromus indistinctus
A:雄性正模。B: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C: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D:雄性生殖基节与生殖刺突。E:雌性外生殖器,侧面观。分布于我国云南,老挝。(引自原文)
2
多斑齿蛉 Neoneuromus maculatus
A:雄性正模。B: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C: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D:雄性生殖基节与生殖刺突。E:雌性外生殖器,侧面观。分布于越南。(引自原文)
3
暗黑齿蛉 Neoneuromus niger
A:雄性正模。B: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C: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D:雄性生殖基节与生殖刺突。(引自原文)。分布于越南。
4
东华齿蛉 Neoneuromus similis
A:雄性正模,产于浙江。B:雄性副模,产于广东。C: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D: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D:雄性生殖基节与生殖刺突。E:雌性外生殖器,侧面观。分布于我国安徽、福建、广东、江苏、江西、陕西和浙江。(引自原文)
5
威利齿蛉 Neoneuromus vanderweelei
A:雄性正模,产于云南西部。B:雄性副模,产于越南北部。C: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D: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E:雄性生殖基节与生殖刺突。F:雌性外生殖器,侧面观。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越南(引自原文)
在广翅目昆虫当中,齿蛉属种内与种间体色与翅色的变异是十分典型的。该研究利用祖先特征重建方法分析了齿蛉属深色型和浅色型的演化格局,发现不同物种或同种不同个体间体色的深浅可以多次反复演化。
利用祖先特征重建方法分析了齿蛉属深色型和浅色型的演化格局(引自原文)
文章还提到,在黑齿蛉属 Neurhermes 中,许多种类的翅色是深色配上白色斑点,被认为是拟态 斑蛾科Zygaenidae 的昆虫(与该属一样是昼出性,具毒性)。有趣的是,在一些齿蛉属的昆虫当中,同样也有着类似的外观,并且与黑齿蛉属的种类共生。
黄胸黑齿蛉 Neurhermes tonkinensis(张巍巍 摄)
而不同种的齿蛉属昆虫分布可以高度重叠,不同种的幼虫可以同时栖息在一条溪流中,甚至是体色深浅差异很大的不同种类。如四川峨眉山分布着体色浅的普通齿蛉与体色深的麦克齿蛉。而云南的铜壁关则栖息着4种体色差异明显的齿蛉。根据这种现象,作者提出这一现象可能对同域分布的同属物种求偶时的视觉识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齿蛉属的幼虫,一些地区称为爬沙虫、水蜈蚣(张巍巍 摄)
此外,分歧时间和祖先分布区重建的结果表明齿蛉属起源于古新世,在始新世中期开始分化;包括印度东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在内的地区可能是齿蛉属的早期分化中心,而从始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期间亚洲西南部地区复杂的扩散和隔离事件塑造了现代齿蛉属的分布格局。
对齿蛉属分歧时间和祖先分布区的重建图(引自原文)
同时,文章对记录的13种齿蛉属昆虫进行了描述与重描述,并编制了种间检索表。
原文信息:
Yang, F., Chang, W.C., Hayashi, F.,Gillung, J., Jiang, Y.L., Yang, D. & Liu, X.Y.* 2018.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complexpolymorphic dobsonfly genus Neoneuromus (Megaloptera: Corydalidae). Systematic Entomology, 43, 568-595.
本期编辑:郑昱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