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3年被称作“剧荒年”,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新笑傲江湖》、《咱们结婚吧》、《小爸爸》、《辣妈正传》等一批电视剧与我们一起分享了笑与泪。回想过去的一年,都有哪些电视剧笑傲江湖,又有哪些电视剧笑料百出?渤海早报记者带领读者一起总结一下2013电视荧屏上的“江湖”。
大剧境遇不同
冰火两重天
根据营销机构纬岭传播提供的数据,从2013年1月至今各卫视累计播出了678部电视剧,央视共计播出了149部。在这些数以百计的电视剧中,标有“大手笔、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标签的“四大”电视剧有很多,但真正能做到既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却寥寥无几。其中,一些备受期待的“大剧”更是纷纷落马。上半年,以《楚汉传奇》、《赵氏孤儿》、《大秦帝国2》为代表的古装大剧,无论是题材,还是主创都是“顶配”阵容,在开播宣传时更打出史诗级“大片”的广告语,但无一例外都惨遭收视率“滑铁卢”。随后有着郑晓龙金字招牌的《新编辑部的故事》在观众的期待中闪亮登场,但仅仅看过一集,观众们就被这部戏的“重口味”雷得外焦里嫩,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也只有0.69%,这与去年郑晓龙执导的《甄嬛传》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暑期档播出的《精忠岳飞》也成了《新洛神》和《天天有喜》两部话题剧的陪榜生。
对于这种现象,有收视率调查机构分析称,娱乐性成为电视剧的一大关键词,“受追捧的电视剧进一步女性化、低龄化、传奇化,遥控器逐渐被女性观众掌握。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休闲、娱乐而非文化的载体。”尽管有人称2013年是“剧荒年”,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大批不落俗套、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电视剧让人惊喜连连。《龙门镖局》、《兰陵王》、《新笑傲江湖》、《陆贞传奇》、《百万新娘之爱无悔》等或搞笑、或青春的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
另外,2013年的正剧、抗战剧和家庭剧也有佳作,郭宝昌十年磨一剑写出的《大宅门》续篇《大宅门1912》依旧京味儿十足 。导演刘江年中的一部《乱世三义》赚足话题,年末的一部《咱们结婚吧》又凭借央视和湖南卫视强强联手、合作播出荣登收视冠军宝座。
育儿剧成新贵
满屏尽是小朋友
随着“80后”已升级为人父人母,由此衍生出的生子、育儿等一系列话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因此,育儿剧也成了今年荧屏的一大特色,电视剧中“人人生孩子”成了一种现象,“满屏尽是小盆友”让“孩儿们”挤掉“婆妈”成为主流。年初一部《小儿难养》为育儿剧开了一个好头,2013年也当之无愧成为“育儿年”。如果说上半年《宝贝》、《断奶》等剧做足了铺垫,暑期档观众们又经过了《今夜天使降临》、《小爸爸》、《辣妈正传》、《孩奴》等多部育儿剧的“狂轰滥炸”,“如何正确备孕”、“怎么当爸妈”、“如何养孩子”等社会热点话题正式被搬到台面上。育儿剧扎堆出现,《辣妈正传》的导演沈严认为,这是随着“80后”的生育高潮而出现的,未来无论是育儿剧还是家庭剧都要随着市场的走向而变化,“家庭剧永远是随着主流的“80后”、“90后”的成长而出现的,所以在前几年婚恋题材、婆媳矛盾居多,近几年则对于孩子教育题材的井喷。”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育儿剧看着热闹,而剧中诸多父母的做法也被当做反面教材。文章饰演的“混不吝爸爸”被育儿专家点名批评,孙俪饰演的“个性潮妈”带孩子的方式也被观众提出有误导观众的嫌疑。因此,作为一个新兴剧种,育儿剧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健康有效的针对育儿问题给观众带来“答疑解惑”般的效果,这是广大电视工作者在2014年值得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白富美”过时
“女汉子”登场
近两年,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的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这类吸引眼球的元素,影视剧制作方又怎么会白白放过?从剧名、台词段子到荧屏形象,电视机成了流行语的秀场。2013年“女汉子”取代娇滴滴的小女生,成了女星们的新宠,无论是现代戏《爱情面前谁怕谁》,还是古装剧《花木兰传奇》,女主角们都以“女汉子”自居。
《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之后,吴秀波的“萌叔”气质迷倒了一大批女性观众。紧随其后,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名词也在荧屏遍地开花,比如《抹布女的春天》里海清扮演的“惨兮兮”没人追没人爱的“抹布女”,《恋爱的那点事儿》周一围扮演的“萤火男”,燃烧了自己点亮别人,《幸福媳妇成长记》中李健扮演的“柿子男”在前妻、前女友、老妈和妹妹四个女人面前处处赔小心,数他地位最低、最好“捏”。
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开始,主角多为女性,而后来的女汉子、抹布女、辣妈等形象更兼顾了新时代女性美貌与智慧、家庭与工作共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作品摆脱了早期中规中矩的道德式,中期尖锐沉重的现实性,而进入了戏说和喜说的时代。随着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上升,隐忍式、依赖式的角色体现越来越少,更多表现了女性的独立和智慧。
2012年《甄嬛传》除了领跑全年收视冠军,在微博、微信还上衍生出“甄嬛体”等一系列相关的文化传播现象。单纯的观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他们还有权利选择贴近生活、符合高科技时代的娱乐方式。娱乐圈中的升级换代速度惊人,当“高富帅”、“白富美”等字眼看得起腻时,辣妈、虎妈、兔爸、女人帮等新名词马上替换登场。
播剧乱象丛出
“剪刀手”频现
年底经媒体报导,电视剧《石光荣的战火青春》在浙江卫视刚播出20多集就提前收官。这一情况引起了不少观众的猜测。原来在12月份有三部独播剧排队要在浙江卫视播出,为了开年大戏《一代枭雄》与其他上星卫视共同播出的排期,《石光荣的战火青春》、《女人帮》和《恋爱的那点事》三部戏都要“靠边站”进行删剪压缩。
同样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璀璨人生》也遭遇“剪刀手”,在百度贴吧内有剧迷抗议,看一集《璀璨人生》硬生生有N分钟的剧情回放和下回预告,几十分钟的容量被分割为“前情提要+微电影+下回预告”,不少观众表示一晚上仿佛看了几遍同样的剧情,感觉很穿越。另外电视台在播剧时,在播剧+新剧套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常见。如《咱们结婚吧》、新《天龙八部》都是和将播完的电视剧以2+1的组合形式播出。另外,观众盼望许久的大结局被拆分为上下集播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江苏卫视今年的热播剧《特种兵之火凤凰》。
一方面,七八十集的长剧能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的兴趣,还有就是能粘住观众群。以江苏卫视为例,一周播放剧目的总集数在19集左右,常见的30至40集电视连续剧,播放时间只有不到两周,后果是剧集会在收视最高峰出现“断点”。通过一至两周预热、升温逐步积累起的观众,随着播出完结散去,超长播放周期更具备人气积累的优势。这就能解释为何很多电视剧被拉长注水,无奈的是,这对于遭遇“剪刀手”的剧方而言似乎少了点交待,而剧迷们也只能转投网络收看电视剧。渤海早报记者 孙晓倩 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