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京东早期开拓市场时,实行的是全场免运费政策。消费者的这一福利在2011年11月戛然而止,宣布单笔订单金额达到39元及以上,否则收取5元运费;
从2014年开始,京东连续两年上调免运费的门槛。第一次是在2014年4月,注册至金牌等级的会员消费满59元才能免运费;一年之后,京东再次提价,金牌及金牌级别以下会员满79元免运费,不满足既定金额的订单均收取5元运费。
如果此次免运费标准上调传闻成真,京东则实现了运费的“三连增”。不过,单就上调免运费门槛来看,刘强东并不是一个人战斗。
苏宁:2014年4月1日,苏宁开始收取配送费,将免运费门槛定为48元;2015年5月25日,这一标准上调到69元。
亚马逊中国:2012年2月把免运费门槛从0调至29元;2014年1月再提20元至49元;2014年年底消费者一次性购买99元的商品,才能享受免运费。
此外,1号店、国美在线、当当、顺丰优选等电商,也是视单笔订单消费额度,收取一定金额配送费。如国美在线根据配送区域不同,以39元和99元为免运费的临界点。
3有伏笔!
虽然此次上调免配费门槛一事,京东官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或许是京东默认了。
去年刘强东就曾表示,他们连涨了三年的免运费门槛,最早是0元,你买5块钱都免费送到家,然后开始涨到39元,59元,今年(2015年)79元,明年(2016年)会涨到99元,后年(2017年)他们可能会取消免运费。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刘强东就呼吁多给电动三轮车一些路权。刘强东喊出了快递企业的心声,但何尝不是为了降低京东自身的配送成本而呐喊。
4为何涨?
京东接二连三地提高免运费门槛,首先,降低自建物流带来的压力是目的之一。
自建物流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也是京东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远的不说,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快递公司的“半歇业”,让不少电商平台不得不打烊停业。而京东凭借自建物流体系,用不输于往日的配送时效,再一次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但京东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较高的物流成本。美国投资咨询机构JCapital的分析师Annie Stevenson-Yang曾在2015年6月发布报告称,京东物流成本过高,其土地购买成本是苏宁的3至4倍,因此,未能控制物流成本是京东亏损的原因之一。
京东物流成本到底有多高?从下面一组数字中可见一斑。
2015年年末,京东固定资产(自建物流设备、设施的投入包含其中)达62.3亿元,较年初增加38亿元,增幅达159%;土地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价值从年初的10.7亿元增至年末的19.3亿元,从中不难算出,京东花在购置土地上的费用就高达8.6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京东大型仓库从年初的123座增至213座、配送/自提点从3210个增至5367个。仅2015年一年,京仓储物流费用就高达139.2亿元,而2014年为80.67亿元,增幅高达72.5%。
如此高昂的物流成本,京东很难独立承担。让习惯于吃免费蛋糕的消费者分担物流成本,又不能过急。于是,京东剑走偏锋,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消费者为京东自建物流买单。“发现每次涨的时候,用户并没有流失”,更是让京东放心大胆地把免运费门槛往上调。
京东不仅在免运费门槛上向消费者“开刀”,对入驻商家也不手软。据报道,2015年初,京东第三方平台的收费就大涨了一倍。入驻商家的平台使用费从2014年的6000元/年,上涨到12000元/年,翻了一倍。同时,各品类的交易扣点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珠宝等行业的扣点从8%提高到10%不等。
其次,上调免运费门槛,另一用意在于增加营业收入。对于习惯于网购的人来说,在超市和商场购买简直就是折磨,尤其是男同胞。上调免运费门槛之后,为了少花几块钱的运费,他们就要凑单(躺枪的童鞋请自觉点个赞),这必然能刺激用户消费。
此外,从国内电商行业来看,随着行业发展的日渐成熟,电商正在疏远价格战,转向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竞争。物流、人力等成本的上升,上调免运费门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浪潮,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表现。
附 注:
现代物流报(邮发代号:17-72;17-67)是全国“两会”唯一参会报道物流专业纸媒,第一物流网微信号cn156news作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管的媒体,近年来在“两会”报道中,积极传达物流行业呼声,在营改增、道路收费,物流标准化、甩挂运输、多式联运、节能减排等方面问题,向来自物流与关联行业的代表、委员,给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建言献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